Otterman

Fuck a duck

© Otterman | Powered by LOFTER

混圈的禮儀//二

震惊,气到无言。真是毫无例外:常识与尊重总是同时缺位,低龄和无知往往成双成对。


可转念一想,又遗憾地觉得,这在情理之中。圈子终于冷若冰霜,人走茶凉,不是玩得尽兴,而是被人扫兴。


无授权转载,图文的案例我都见过;技巧高超的花式抄袭;偷梗;段子井喷;跪拜“大大”;无休止地撕“对家”......


最后一个最有趣,“对家”这个词本来就是个够有趣的发明了。也只有在此问题上,我深切地体会过圈内人坚定不移的立场,以及非黑即白、绝不含糊的界线。


这是抄袭、转载等涉及到版权的问题所无法享受的高级待遇。


因为所谓的“圈”,就是如此之小,小到连一个来自“对家”的点赞都容忍不下,滔天大罪,格杀勿论。


而这个圈,又是如此之大,大到可以容下抄袭、随意的转载、被忽视的版权,大到可任由这些由偷窃而生的产物发光发热,引无数溢美之词。


我很幸运,几乎没有遇到过上述情况,仅有一次,有人在某平台评论,要续写我的某个坑,称“后续都想好了”。


最基本的尊重就是这么稀罕,撇开大环境的恶劣不谈,没有当过创作者的体验,似乎是一项无论如何凭空想象都不可得的理解。就好像没生过孩子,谁又能明白当妈的辛苦。


而在饭来张口,擦嘴就走的流水席前,无论是丰衣足食,还是饥不择食的时代,只要下肚,谁又在乎刚刚嚼的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、是从哪偷来哪抢来的?


关于“圈”的说法是那样有意思,极其形象的比喻。墙围成圈,退圈需爬墙,两圈之间是墙头。


可其实哪里有墙,怎么会要爬?这地方谁都可以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,别说墙了,恐怕连张门都没有。


不过是一心喜爱,一腔热情,在自己脚下画地为牢。


而当这份喜爱被消磨殆尽,当这份热情被彻底泼凉,人早就走远了。


眼睛:

剛剛知道了我其中一篇HW文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轉載於221D了。由於po主貼上了我的Lof連接,希望你在看到這個po之後自行把有關帖子刪除。

在圈子創作氣氛這麽不熱絡的情況下,我相信po主轉載這篇文去221D並不是為了熱度或者受到關注,可能是純粹出於分享的心情。

在創作門檻愈來愈模糊的情況下,希望受眾對於你所看到的作品能給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。此刻你可能只是“觀眾”,但有一天你也可能會成為“創作者”。

你可能會覺得“我不過是做個搬運工”,無傷大雅。但事實上,寫手在寫的時候可能在排版,字體,各樣細節上花過心思。我們更希望文章能在自己想要的狀態下呈現,這也是一般“搬運工”不會考慮的細節。

可是我能夠理解普遍“受眾”忽略這種創作的心情,因為我未開始寫文的時候也是一樣的,這是一種意識上的缺乏。

 

從這件事讓我引申到抄襲的問題。

我曾經不止一次看到抄襲者在自白時說:“並不知道這樣會構成抄襲。”

確實,文字上的抄襲仍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。我嘗試在維基百科上搜尋了抄襲的定義,以下是部分摘要:

//從抄襲的形式看,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複製他人作品的行為,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,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,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。

就文學作品而言,有一種說法是連續20字以上相同(非引述)即可判定為抄襲。從前隨緣居對文字創作的抄襲訂了一套判別標準,大概有低級抄襲或以及借鑑之分。

低級抄襲是“搬字過紙”形式的抄襲,而借鑑是借用劇情或者文章結構,因為時隔已久,我說的可能和實際上有分別,但大致如此。

低級抄襲非常容易判別,這也是我們在網上常看到的調色盤。借鑑是難以分辨的,因此我們在懷疑或者指控別人抄襲前也不應該忽略“撞梗”的可能性。

 

事實上,我自己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——發現自己的文章可能被“借鑑”了。

說實話,這真的非常難受。當時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朋友,反應不一,有的認為有,有的認為沒有。在考慮過後,我向PO文的網站管理員提出了,結果管理員不認為這是抄襲。

 

那篇文是一個常見的主題,裡面有一些普遍會使用的梗。我記得其中一個朋友對我說:假設這個主題常用的梗是ABCDEF,而你們同時使用了ACEF,這個情況就值得懷疑了。時隔經年,我回頭再看這篇文,我確實還是覺得相似的。可是既然我決定了從這個方式申訴,那我也接受這個遊戲規則判定的結果。

雖然時間已久,然而當我回頭看那篇文底下的留言,看到有讀者說:“這個XXX梗真的非常特別,之前從未見過。”說真的,內心還是非常膈應的。

 

至於那位作者到底有沒有看過我的文,看過後有沒有抄,真相只有他知道。

 

我記得當時有人對我說:“他這樣寫可能是無意識的。”我無法排除這樣的可能性,正如受眾對轉載的態度也可能是無意識的。但是我們應該一直用“無意識”作為藉口嗎?當你“無意識”地抄襲,對原作者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傷害。我們可以無知,但不能拒絕學習,甘於做一個“無意識”的人。當網絡與真實生活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的時候,請大家學會對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行負責任,當一個有意識的人。



评论
热度 ( 44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